中信國際電訊CPC歐洲業務副總裁張濤則表示,中國企業遇到了很多挑戰,這也倒逼中國企業必須要逐步加大創新力度。
疫情前兩年居家移動辦公的需求給ICT行業帶來巨大的增長,儘管今年一年因存量市場消化加之對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ICT市場出現下滑,但市場人士仍然看好全球對於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尤其是雲增長以及雲化軟件的增長前景。
許廣彬表示,華雲也在加速出海的步伐,除了歐美等市場以外,華雲更看好以東盟、“一帶一路”國家為代表的市場,認為在這些市場將會給中國企業帶來更多機會。 “坦白來說,我們要在歐美市場獲得機會可能更難,因為這些市場的產品都已非常成熟了。”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比而言,東盟、‘一帶一路’相關地區是比較好的契機,中國企業可以提供性價比更高的信創產品。”
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也是近年來“出海”的ICT企業當中佔比較大的。在許廣彬看來,中國信創產品的出海,既符合企業的需求,也符合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這些國家在向數字經濟發展轉型的過程中,亟須美國產品之外的、可支付得起的產品選擇。”許廣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認為,由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發展帶來的芯片、數據中心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這就需要企業提供更強的雲服務和存儲能力,這包括了服務器、交換機和雲平台、存儲以及應用等多個環節的產品。
“這些國家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還很薄弱,市場需求和增長空間都很大。”許廣彬表示。
作為深耕國際化及“走出去”企業超過20年的ICT服務商,中信國際電訊CPC及子公司中企通信很早就開始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並提供全球超過160個網絡據點、21個雲平台、30多個數據中心、2座全天候安全運營中心(SOC);2022年還在歐洲設置全新雲端服務中心,搭建歐亞全連接雲環平台。
張濤在近期舉辦的一場“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國家的發展趨勢是強調數字化經濟和科技強國的戰略。今年以來,中國企業也遇到了很多挑戰,這也倒逼中國企業必須要逐步加大創新力度。”
張濤認為,近年來,ICT領域的企業在發展創新的過程中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拓展佈局。而中國企業“出海”所關注的問題近年來迭代也非常快,逐漸從網絡連接轉向了數據中心,現在又從數據中心轉向對雲和安全的需求。
他表示,從商業環境方面來看,這種對安全需求增長的趨勢與跨國企業越來越重視網絡信息安全的趨勢一致。 “基於雲平台之上,利用雲去做算力、數據存儲、數據處理的時候,企業也相應地對整個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更加關心。”張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最近幾年全球的形勢亦是如此,各個國家都從國家安全層面上強調網絡和信息安全,並部署完整的策略,以防範網絡安全攻擊,也要求企業提升應對網絡安全的技術水平。”
近年來,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電動車成為新型的智能終端設備,新能源車企的出海需求也大幅增長。
本月早些時候,比亞迪日本分公司表示,將於明年初開始在該國銷售首款純電動汽車(BEV),為SUV車型。該公司還表示,到2023年年底再推出兩款車型,到2025年底前將在日本開設100多家經銷商門店。蔚來汽車也已經在挪威開始銷售,併計劃進軍德國、荷蘭、瑞典和丹麥等歐洲市場。
零跑汽車聯合創始人吳保軍在該公司9月29日香港上市發布會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公司也在進軍海外市場,首站為以色列,未來還將開拓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市場。 “歐洲市場對於汽車的品質和安全性要求是領先的,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他說。
根據今年10月歐洲行業機構運輸與環境聯合會(T&E)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預估,今年上半年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佔歐盟純電動汽車銷量的5%,到2025年可能佔據歐洲純電動車18%的市場份額。
“中東、東南亞、歐洲這些市場是比較受中國汽車廠商歡迎的目的地市場,例如近期中東投入重資吸引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中企關注的點有很多,包括在海外建廠、銷售等等。”奧維諮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研究機構Canalys分析師劉健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優勢在於效率和應用創新,相較於全球汽車製造商而言,他們更積極地將新技術結合到汽車中,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娛樂等智能體驗。”
新融入的智能技術也會帶來監管方面的風險。為此,張濤表示,在當地長期運營的企業已有很多經驗,但如果是剛剛“出海”的中國企業,則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理解當地的政策法規,否則最終可能影響他們在當地的運營。
“目前一些汽車廠商正在向智能網聯汽車轉型,除了油車改成了電車以外,車上還加了非常多的傳感器來收取數據信息,而這些數據有的是用於車輛維護的,有些是給車主使用的。因此有必要區分哪些數據的歸屬者是車企,哪些數據的歸屬者是消費者,並針對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分類處理。”張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中企通信首席副總裁駱嘉釗看來,現在一些企業“走出去”,很大程度上都希望把原來的核心能力應用到海外市場,但它們仍然面臨來自技術以及合規性方面的挑戰。
駱嘉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過本地化模式進入一個陌生的市場當中,從技術上看至少有兩個挑戰:首先是信息的互聯互通,第二就是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市場,迅速地通過業務數字化來提高效率,再進一步把業務進行智能化。為此我們在雲、網絡、安全等各個層面早已做好部署,從而縮短時延,提升安全監控能力。”
他還表示,作為中國的跨國企業,既要符合中國的行業規管體系,還要符合當地的法律規管體系,其中有多重的需求一定要同時滿足。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對於數據的保護正在成為各地政府監管的重點領域,這也催生了企業的合規需求。例如在我國,工信部本月正式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就明確提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處理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收集和產生的重要數據和核心數據,法律、行政法規有境內存儲要求的,應當在境內存儲,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依法依規進行數據出境安全評估。
而早在幾年前,歐盟就出台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規定了哪些類別的數據必須留在歐盟境內。
張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法律法規方面,歐洲市場的特點在於規管各方面比較清晰且嚴格,違反規則的成本和代價非常大,不管是從關於數據隱私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來看,企業都需要格外小心,要明確哪些數據可以走出歐盟,哪些數據必須要存儲在歐盟境內。”
一般查詢 / 銷售熱線 +852 2170 7401
客戶服務熱線 +852 2331 8930
Copyright © 中信國際電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CITIC Telecom International CPC Limited